13417704370

首页 >> 博客 >>GTD®知识 >> GTD® 和蔡氏效应
详细内容

GTD® 和蔡氏效应

心理学上有一个蔡氏效应,得名于前苏联心理学家布尔玛·蔡格尼克,也被称为“服务生效应”。客人一结账,服务员就会把客人点的菜忘得一干二净。我们的大脑总是会把注意力专注在所有尚未完成的事情上,注意力会不断的从一件事跳到另外一件事上。一旦你把这些事移出大脑,写下所有要完成事情的清单,并计划好下一步需要做什么、在什么情况下做,你就能放松下来。你不必马上完成任务,清单上也许有几十件事要做,但是此刻思维的注意力平静了。


GTD®为什么能减轻压力,帮我们更好的管理待办事项,正是基于这样的心理学原理。


服务生.jpg

据说这一效应的起源于一顿午餐。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一群人去柏林大学附近的餐厅吃饭,大家都对同一个服务生下单,服务生没有用纸笔记录,不过,他给每个人端来的食物都没错。大部分的服务生都具备这样的记忆力。


饭后,大家离开了餐厅。一个人发现自己把东西落在了餐厅,于是回去取。他找到那个服务生,希望服务生超强的记忆力能够帮到他。但是,服务生什么都记不起来。他不知道这个客人是谁,更不用说记得这个客人坐在哪儿。丢东西的人问服务生为何这么快就忘掉了一切,服务生解释说,他只是把每个客人的菜单一直记到上菜之时。菜已上完,这些事就不在他的脑子里了。

蔡氏.jpg


布卢玛·蔡格尼克和她的丈夫


吃饭的人当中有个年轻的俄国心理学学生,名叫布卢玛·蔡格尼克(Bluma Zeigarnik)。她的导师就是当时很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库尔特·勒温(Kurt Lewin)。勒温听说了这个事情后,就思考这种情况的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原理。


人类记忆是否会自动区分已完成的事和未完成的事?他们开始观察那些做拼图游戏时被打断的人。在接下来几十年的不断研究中,证实了「蔡氏效应(Zegarnik Effect)」:任务未完成、目标未实现,脑子里就会有个声音不断提醒你去完成任务、实现目标。然而,一旦任务完成了、目标实现了,脑子里的那个声音就会消失。


有个简单办法可以帮助你理解蔡氏效应。随便播放一首歌,中途关掉,那么这首歌曲就很有可能不时地在你脑中自动播放。如果你把歌曲播放完了,那么大脑就把它“翻篇”了。然而,如果你中途关掉,那么大脑就把歌曲看做未完成事务,就像提醒你还有工作要做—样,大脑会不断在你的思维流里插人歌曲片段。


就是因为这个原因,演员比尔·默里(Bill Murray)在电影《士拨鼠日》(Groundhog Day)中不断关掉收音机闹钟的铃声 —《你是我的,宝贝!》,但是这首歌曲却不断地在他脑中播放,简直要把他逼疯了。


这种“耳朵虫"(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大脑中的“唠叨”声)往往令人讨厌而非愉悦的。我们很可能在中途关掉讨厌的歌曲,所以萦绕在我们脑中的多是不喜欢的歌曲。


为什么大脑用「你是我的,宝贝!」折磨自己呢?心理学家假定,“耳朵虫”是一个有用功能的不良副产品,这个功能就是「任务提醒」。


多年以来,对于蔡氏效应是如何形成的,有多个理论解释,这些理论大致分为两派。一种假定认为,潜意识脑一直在跟踪了解进展、确保目标实现,所以这些不时冒出的有意识的思维实际上是个让人放心的迹象,说明你的潜意识脑在任务完成之前会一直帮你盯着。


另外一种假定是,潜意识脑在向有意识脑求助:就像小孩拽着大人袖子争取关注和帮助一样,潜意识脑在催促有意识脑去完成任务。


但是,现在出现了一个更好的解释,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研究生 - E·J·马西坎波(E.J.Masicampo)做了一些实验。


在一项研究中,他让—组学生想最重要的期末考试,让另外对照组的学生想各自不久将要参加的最重要聚会。然后他让半数想考试的学生作复习计划,计划具体到何时、何地、学习什么内容。接着,他让每个人完成一个任务,这个任务隐含着一个测试蔡氏效应的测验。


实验是这样的:他给学生一些不完整的单词,指导他们把单词补充完整。这些不完整的单词,可以补充成与学习有关的单词,也可以补充成与学习无关的单词。例如,re可以补充成read,也可以补充成real、rest、reap和reek等。同样,ex可以补充成exam,也可以补充成exit。如果一个学生老想着未完成的任务而为考试学习,那么他就会因为蔡氏效应的作用而生成较多与考试有关的单词。


确实,马西坎波发现,这些单词更常闯人其中一组人的大脑,即那组被提醒过要考试但没有为考试制订学习计划的人。为考试制订了学习计划的人,没有出现这样的效应。尽管他们也被提醒过要考试,但是他们的大脑显然被「写下计划」这个行为清空了。


在另外一个实验中,马西坎波要求测试者思考生活中的重要任务。让其中一些测试者写下最近刚刚完成的一些任务,让另一些测试者写下没有完成且需要尽快完成的任务,让第三组测试者也写下未完成的任务,但是还让他们就如何完成这些任务制订具体计划。


然后,他让每个人再做—个“独立、无关”的实验:阅读一本小说的前10页。在他们阅读期间,他定时检查看看他们是否分心了。在他们阅读之后,问他们阅读时有多专心,如果分心了,是在哪里分心的。他还检查了他们对所读材料的理解情况。


再次,「制订计划」起作用了。那些写下未完成任务的人,更难专心阅读小说。写下未完成任务,同时制定具体计划的人报告的分心次数较少,在阅读理解测验上得分较高。


所以,蔡氏效应原来并不像心理学家几十年来假设的那样,大脑里的「提醒声」并不是直到任务完成才消失。


不时的分心并不表明潜意识脑在监控任务进展,也不表明潜意识脑在督促有意识脑完成任务。相反,潜意识脑在要求有意识脑制订计划。潜意识脑显然不能独立做这个事情,所以它催促有意识脑把时间、地点和具体行动细节想清楚。一旦计划出来了,潜意识脑就不再用提醒音催促有意识脑了。


这些大脑中的「提醒声」被GTD®的发明者David Allen称为“Monkey Mind” , 中文我们把它叫做「心猿」。意思是指,思维好像猴子一样好动,东想西想,安静不下来。


GTD® 的方法就是处理「心猿」问题的。如果你的任务清单上有50多条,那么蔡氏效应会让你的思维一会儿跳到这个任务,一会儿跳到那个任务,而且仅仅写下这些事情,你是静不下心的。


比如下周四早上你有个会,即便你把它记在了日历上,但是,如果你没有计划好会议的议程,想好会上做什么、说什么,那么潜意识脑仍然会有个提醒声,让你老想着这件事。但是一旦制订了具体计划,确定了下一步行动,你就能放松下来。


你不必马上完成任务,你的任务清单上仍然有50件事情要做,但是因为有了具体计划,此刻猴子消停了、大脑平静了。


这就是GTD® 清单系统不同于传统To-do List的区别。


针对蔡氏效应所揭示的心理学原理,我们自己也可以做一下实验。捕捉收集你的待办事项,一部分只是写下任务清单,针对另一部分任务,做一下具体计划,确定一下具体的下一步行动。看看这样做对你的心里有什么影响。


我们大脑的天性就是追逐那些尚未完成的事情,它们一直会在我们的头脑里“唠叨”,这些不断积累的“唠叨”会给我们带来很大压力。


如何控制那只猴子?我们需要一套完整的流程和操作方法,GTD®通过有效捕捉收集头脑中任何引起你注意的事项,清空大脑,依靠5步流程对事务进行处理,消除繁杂事务的困扰所产生的压力,在大脑中创造出思维空间,达到清晰、专注和投入。



本文的一部分是翻译罗伊·F·鲍迈斯特(Roy F. Baumeister)的文章。罗伊·F·鲍迈斯特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生项目主任,擅长以社会科学仿真模拟技术来研究广泛的心理学问题。


GTD®中国的官方网站是GTD-cn.com,提供GTD®的企业内训、公开课和在线课程。


GTD文章foot.jpeg


快速链接

Copyright 2020    All rights reserved

联系我们

深圳市福田区华富路1006号航都大厦1474B

咨询电话:13417704370

扫一扫关注
微信公众号

邮箱:info@gtd-cn.com

网址:www.gtd-cn.com

技术支持: 珠海网站建设 | 管理登录
seo seo